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樂觀規劃移英後人生 前香港城市規劃師笑談理想與現實落差


Edwin 認為,移英港人應在職場或創業上勇於嘗試。 (圖片來源:Explorer 能 臉書網站)
Edwin 認為,移英港人應在職場或創業上勇於嘗試。 (圖片來源:Explorer 能 臉書網站)

移英港人浪潮進入了第四年之際,散落在英倫國土上的港人或早已適應,展開了人生各自的新一頁。一位原來在香港從事城市規劃工作的移英港人分享道,在英國“規劃”人生就如他從前的工作一樣,不宜過份理想化,但要勇於嘗試,不枉此生。

BNO簽證新計劃踏入第四年 英國移民部大臣對移英港人表達良好祝願

英國政府實施BNO簽證5+1計劃早前正式進入第四年之際,英國合法移民和邊境部國務大臣(Minister for Legal Migration and the Border) 湯姆·普斯格洛夫(Tom Pursglove)在其官方X社交媒體平台上對移英港人表達了良好的祝願。他寫道,這政策清楚體現了英國對香港人民的長期承諾,政府並將繼續堅定支持希望在英國安家的香港人。

英國合法移民和邊境部國務大臣湯姆·普斯格洛夫(Tom Pursglove)在其官方X社交媒體平台上對移英港人表達了良好的祝願。
英國合法移民和邊境部國務大臣湯姆·普斯格洛夫(Tom Pursglove)在其官方X社交媒體平台上對移英港人表達了良好的祝願。

他說,“英國在歡迎尋求安全和避難的人方面擁有令人自豪和悠久的歷史。 英國政府繼續履行這項承諾,向香港人提供了184,000個簽證,確保他們的安全和穩定,以便他們能夠在這裡建立更美好的生活。這條改變生活的路線仍然非常重要,我期待著熱烈歡迎更多來自香港的人 - 以及他們為我們的社區做出貢獻。”

相對於過往的週年紀念活動,英國内政部在今年沒有專門為移英港人拍攝宣傳短片。湯姆·普斯格洛夫的官方聲明,在X社交平台上的貼文,很快也被其他貼文内容取代,被壓下去。

移英港人 - 香港城市規劃師Edwin Tang勉勵同路人勇於規劃自己人生

一位已經移英近三年多,先從LOTR(Leave outside the Immigration Rules,英國移民部在批准新移民進入英國並給予定居的酌情權)方法入境,然後再申請BNO簽證的香港移民Edwin Tang在接受美國之音訪問時承認,移英這股浪潮隨著時間推移開始慢慢減退,他自己也為著適應生活,而需要不斷作出部署調整,規劃自己的人生。他並勸勉同路人,如同自己一樣,規劃在於勇於嘗試,不怕失敗,才會在英國活得有意義。

“規劃”這兩個字,對於這位現年38歲的Edwin來説從不陌生。他自少便被送往英國讀書,在位於倫敦的UCL(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倫敦大學學學院)修讀城市規劃,畢業後因英國正值遭遇金融海嘯侵襲尋覓工作困難,回流香港修讀相關碩士學位並取得專業資格。在隨後的歲月,他在香港工作,任職過公營機構 - 市區重建局、私人發展商 – 新世界發展公司,也到過美國跟進resort旅游渡假項目的興建計劃,工作都與城市規劃及項目管理相關。

Edwin這位昔日的城市規劃師近日接受了美國之音中文部的視頻訪問,細說他如何在移英的路程上,不斷地規劃著自己的人生。猶如自己過往在職業上,所不能學以致用一樣,他分享道移英港人在來到英國後,也不能事事過於理想化,必需勇於嘗試,邁出第一步。

創立自家品牌“Explorer 能”針對移英港人社群提供置業服務

這位在城市規劃方面的專業人員,在三年多前來到英國後,有鑒於看見移英港人的置業需求,便毅然創立了自家品牌“Explorer 能”,專門為這一群體提供買賣房屋服務。他希望將學過的知識應用在重新紮根的地方,為移英港人提供改建修葺的顧問服務,由推介租售樓盤到安排測量師驗樓、找律師查明地契細節,以至代找裝修水電技工,提供全面服務。

Edwin Tang 移英後自設物業代理顧問公司服務移英港人。(圖片來源:Explorer 能 臉書網站)
Edwin Tang 移英後自設物業代理顧問公司服務移英港人。(圖片來源:Explorer 能 臉書網站)

香港政府“冷處理” 721事件 促使下定決心離開香港

Edwin對美國之音記者說,回顧當初促使他下定決心離開香港,返回英國定居的最後一根稻草,就是政治議題。他看見了2019年7月21日晚新界元朗港鐵站白衣人無差別襲擊市民事件,香港政府可以這樣不了了之,不回應市民訴求,不作任何獨立調查,從此對香港這城市的管治不再存有任何正面的看法。

2019年7月21日香港元朗,白衣者襲擊反送中游行群眾與路人。(資料圖片: 美聯社)
2019年7月21日香港元朗,白衣者襲擊反送中游行群眾與路人。(資料圖片: 美聯社)

Edwin首先說:“發生了,我初時很天真地認為你政府如何也會做一些 (調查) ,你不是就這樣讓一群人在地鐵站打人?最後,真的沒有做任何事,沒有任何事情發生過。這事件發生後,其實導致我感覺上,香港這一個城市, 其實在司法獨立,它的三權分立,已經崩潰得很厲害,促使我意識到與其我在這個城市留下來,倒不如我返回英國,看看有沒有其他發展空間?”

承認地產霸權存在 深感小職員角色無能爲力

不甘於閉嘴,不願意只是做一個應聲蟲的Edwin,其實早於2019年香港社會反修例運動前,也在其職業的角色上深深感受到社會公義的重要性。他曾經在性質屬於半官方機構的市區重建局裡任職;也曾在私人發展商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工作,體會過兩者不同的角色、困難與挑戰。作為一位城市規劃師,Edwin承認在某程度上存在不能學以致用的矛盾現實,“地產霸權”確實存在下,作為一個小小職員,在很多議題上在工作時皆是無能為力的。

Edwin繼續說:“其實也很值得我反思,我過去在香港工作了這麽多年,其實我作為一個小小的職員,有甚麽可以改善整個社會?我其實覺得是沒有的。爲何這樣說?因為始終香港是正在奉行一個小政府、大市場這樣一個資本主義,很多時候政府多數不會插手,讓私人市場他們自己去發展,所以,始終香港那個地價,是高地價政策。”

承認“地產霸權”在香港的存在,深知地產發展商業務擴展至其他領域,包括物流、交通與超市行業,更控制著香港經濟的重要命脈,Edwin身同感受地認同很多香港人的共識,地產商控制著整個香港,說“其實都是有少少的。” 但對於這不爭的現象,Edwin又卻顯得頗為無奈的說,包括他當時仍在香港的自己在内,他確實沒有甚麽可以做到去改善,甚或改變。他解釋,香港政府推行政策,從來比較是上自上而下,基層市民沒有機會發聲,以前即使在大型發展項目中有三個月至半年的公眾諮詢期,但讓公衆全面參與發聲的渠道仍然是非常缺乏。

任職市區重建局時 親歷重建過程對租客不公

就以他在市區重建局的工作經驗為例,Edwin現在回顧時說,深深感受到居民面對的不公義。他說,當時局方的管理層若有新重建項目推出,他任職的部門便需要評估當區居民或租客的影響,但居民往往只得到微薄的賠償,不足以在原本的地區內安置,因而衍生很多爭論。他繼稱,最多爭議的聲音在於這些正在租“劏房”(居住的單位面積狹小),居住情況極差的租客,得不到重視,確實存在不公義。

Edwin坦白地說:“其實我很明白爲何會這樣?爲何一個公營機構,他們要看著經營成本運作,因為他們要自付盈虧,很多時他們要看大數,如他們支出多少,收入多少,可以計算數目,但如果在政策上有多些support (支援)給予受影響的,不是業主身份的,如租客身份,那麽整個(重建)過程會少很多爭議。”

認爲私人發展商也受制於港府的高地價政策

同樣地,這位城市規劃師後來轉職至香港大型地產發展商之一的新世界發展時,也是感受到這種無力感。他感覺到,所有的香港地產發展商都被香港人咒駡,指責他們過份地謀取暴利;但究其原因,其實也與多年來香港政府的“高地價政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Edwin質疑說,若政府有空間能夠調低地價,使發展商在賺取合理利潤時也能降低樓宇價格,社會上自然不會流傳“官商勾結”的説法。

英國土地註冊處的資料顯示,2023年6月時的英國房屋平均售價。 (圖片來源:Explorer 能 臉書網站)
英國土地註冊處的資料顯示,2023年6月時的英國房屋平均售價。 (圖片來源:Explorer 能 臉書網站)

受制社會上各種因素 不能學以致用

不過,縱然如此,爲何香港的地產發展商在過往十多年中喜愛興建被廣受批評居住空間極度狹窄的“納米樓”,又或與週遭環境極不協調的“插針樓”?作爲城市規劃師的Edwin,又有否曾經自我質疑,在現實的工作環境中,與他在就學時期所學習到的知識存在衝突與矛盾?他承認,如建築師一樣,他從事的行業在香港工作時與實際情況出現矛盾,他在學業過程中所學習的知識都是比較理想化,學習要有很多綠化空間,少些汽車流量,多些鼓勵市民徒步與踩踏自行車,居住面積最理想的至少可能有400至500平方尺或以上,但很多時候在現實上都是事與願違。

Edwin 贊同一般移英港人家庭認為來英國居住不會受香港的“地產霸權”欺凌。 (圖片來源:Explorer 能 臉書網站)
Edwin 贊同一般移英港人家庭認為來英國居住不會受香港的“地產霸權”欺凌。 (圖片來源:Explorer 能 臉書網站)

Edwin坦白地說:“這問題其實也很值得反思,有時候學業上所學的東西,放回現實社會中,我自己個人意見便是,其實有很多成,可能七成八成(所學習到)的東西,都是用不到在這個社會上,因為這個社會你問我,我覺得有太多複雜的東西,包括人、政策、各種事情,或者那個時機,如果你處於一個不對時機的話,很多好的政策都會推不到出去的。”

Edwin 承認受制社會上各種因素 不能在城市規劃上學以致用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0:27 0:00

香港同行街頭穿西裝毆鬥搶客 英國不監管從業員但依靠誠信

回到英國現實的環境中, Edwin目前以“物業投資及項目管理顧問”自稱,其日常工作也會涉及到協助移英港人家庭在英國置業,性質也與香港地產代理這行業類似。儘管香港的同行受嚴格發牌制度監管,但仍偶有新聞報導指這些房地產代理爲了爭奪客人而在街上大打出手,其專業形象受到部份香港市民質疑。Edwin訴説,英國的物業代理從業員無需受到政府發牌制度監管,只要其受聘公司擁有牌照便可。相比之下,這個行業的英國從業員之所以得到顧客信任,所靠的是誠信,並非如香港的光鮮衣裝服飾。

Edwin分析說:“其實很多這些現象都是可以解釋的。如在香港,我覺得,其實香港在一個物質社會上 ,很多東西都會比較,比較甚麽 ?你戴甚麽手錶?類似用甚麽手袋?穿著甚麼裙子?男士穿著甚麽西裝?在那個物質上,追求金錢上,高過英國人非常多……然後衍生到甚麼呢?可能那些香港正在從事agent(地產代理) ,為了一單生意,他們收取的commission(佣金) 可能是幾個percent(百份比),所以他們為了成功搶到金錢,他們非常努力,如果看見客人,那便有機會大家出來搶奪;但回頭看 ,英國也會有新樓盤,他們卻不會有人在街頭站立,一個agent(地產代理) 也不會站在街上,他們只會做回物業代理(的原有角色)。”

Edwin 訴説英國物業代理員不受牌照制度監管 依靠誠信服務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1:07 0:00

Edwin並笑言,可幸過去三年他服務過的移英港人家庭時,並未有受到歧視性的眼光去看待他從事這個專業。他秉承的服務宗旨是,不會為促成物業交易而花言巧語;他直言,如果發現若有關房屋物業存在問題時,寧願停止交易進程,再花時間尋覓新的賣盤。

英國也有商業“霸權”行爲 只是存在於其他行業

當記者提問到大多數近年移居西方國家的香港人,最感到開心的是否莫過於不再受他們認爲的“地產霸權”所折磨時?Edwin笑言這確實是部份移英港人的共識,認爲他們付出的置業血汗錢,得到應有合理的居住空間,不再受香港的地產發展商所欺壓,要蝸居於“納米樓”内。不過,他提醒移英港人,在英國也有商業霸權存在,只是並非屬於“地產霸權”而已。

Edwin說:“其實英國有不同的‘霸權’。我舉個例子說,英國那個超市Tesco,你不要將它看作只是一家超市。它背後的電訊服務、借貸服務、賣油、保險等,其實Tesco都有(市場)份(額) 。例如Sainsbury不同的大型超市,他們不僅做超市服務,所以你問那個霸權,英國也會有的,與香港差不多,但香港是一個發展商,可能涉獵全部不同的生意,你生活的起居飲食,都會接觸到。但英國也有,但要看看它涉及範圍有多廣闊,...過去一年英國通脹非常高企,究竟是否因為霸權導致通脹上升?還是因為(俄烏)打仗因而上升,我覺得都還是讓(已經移居英國的)香港人,他們自己判斷吧!”

移英港人不要表面看社區族裔分佈 印巴裔早已扎根多年

除了不要幻想美化英國的生活環境外,Edwin還勸籲移英港人在選擇社區居住時,也不要過份表面看待種族議題。如一些移英港人向他查詢印巴族裔居住人口的分佈時,他會指正對方的一些相對錯誤的觀念,有色人種在社區的居住比例,並不與治安的好壞挂鈎的。

Edwin 勸籲移英港人在選擇社區居住時不要過份表面看待種族議題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0:43 0:00

Edwin說:“我經常與別人解釋說,印巴裔(在英國的歷史)已經延至第三、第四、第五代,真的已經在英國扎根很多年,他們已經自視爲完全的英國人。所以我會跟他們(移英港人)說,你首先要回看每一個地方,它的人口分佈,無論是白人、黑人、印巴或者亞洲人,你都可以仔細觀察。我跟他們說 ,少白人,並不代表治安差;有些區份,可能九成也是白人,反而那些社區更加存在歧視。因為你可以想像,在全部都是白人的社區,無故出現一個亞洲人面孔,可能他對你不友善,也不足為奇。”

英國房屋一般的廚房飯廳不會如香港的納米樓般狹窄。 (圖片來源:Explorer 能 臉書網站)
英國房屋一般的廚房飯廳不會如香港的納米樓般狹窄。 (圖片來源:Explorer 能 臉書網站)

勉勵移英港人同路人 要勇於多方嘗試

最後,在勉勵同路人的道路上,這位城市規劃師勸籲移英港人除了要多主動接觸鄰居,邁出第一步打好鄰里關係之外,更重要的是勇於對外接觸,不要固步自封困在家中。他說,只有多作嘗試,才會不枉白過在英國的生活。

Edwin說:“如果你個心態都是不夠膽,可能是三十幾到四十幾歲的年齡層,因為如果你還算是一個黃金年齡,其實你過來(英國) ,還有很多東西可以嘗試。當然,要看你家庭有沒有小朋友,要看你的心態。我也認識一些,如五十幾歲,六十幾歲,真的帶著一大筆錢過來等退休,但他們未必開心。”

在勸勉別人的同時,Edwin也意識到自己一手創辦的“Explorer 能”公司服務,也可能面臨著客源逐漸減少的危機困境。他說,當他於2020年9月第一天回流到英國時,便預計到他面前從事的工作終有完結的一天,因為BNO簽證新政策下的移英港人浪潮終會有完結的時候。不過,Edwin也是樂觀地面對人生,仍然希望用城市規劃師的工作經驗與態度,規劃出自己的未來。他深信,英國物業發展的彈性與多元化程度,遠比香港優勝。

論壇

XS
SM
MD
LG